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欧宝体育下载app:摄影界纪念同志《讲线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发布时间:2024-03-29 11:29:46 | 来源:欧宝体育app官方下载 作者:欧宝体育手机版app下载

  文艺要为大众服务,摄影要为人民写真——摄影界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线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中国的百年奋斗凝结着中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十三载艰苦奋斗的恢弘历史铸就了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这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延安是中国文艺的圣地。即使在战争环境中,延安的文艺也是生机勃勃的。鲁艺以鲁迅的名字命名,因为这位文学巨匠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

  80年前,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大问题,奠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彪炳史册的光辉著作。

  1942年5月30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仅7天,亲临鲁艺宣讲座谈会精神,号召师生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把小鲁艺和大鲁艺结合起来。鲁艺师生率先深入火热的工农兵生活,吸取民间艺术营养,产生了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家和广泛流传的文艺精品。

  延安是中国摄影的圣地。解放区的摄影事业是在党的直接培育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摄影先辈们坚定地站在革命最前列,严格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多角度记录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很多照片甚至是摄影人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用生命存留下来的真实。摄影成为团结鼓舞军民斗志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篇章。这段历史悲壮而辉煌,它展示出中国摄影人在摄影发展史开拓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出中国摄影的风采和中国摄影人的风骨。

  回望百年,“人民”始终鲜明地镌刻在中国文艺的旗帜上,为中国文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延安文艺座谈会明确提出、系统阐释的“文艺为人民”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全过程;一代代优秀文艺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倾心投身书写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80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拓创新。文艺的人民观随着时代发展而得到新的发展,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所确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把“人民性”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显示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习总书记关于文明文化文艺的重要论述,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伟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旗帜和根本指南。

  2021年12月14日,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指明了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上,向中国文艺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要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来。“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这既是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创作本身的真切需要。

  摄影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建构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理应秉承老一辈摄影家的优良传统,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自觉把个人艺术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用作品体现摄影不可替代的价值,以创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深入生活是了解生活、认识时代的根本路径,来自火热实践的感人故事将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充沛的情感滋养。我们理应深扎时代现场,用深邃的目光观察生活,用宽厚的情怀观照生活,从生活里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摄影是表达眼之所见与心之所感的关系。我们理应坚持人民至上、生活为源,秉持不让观众失望、更不能让历史失望的崇高人生追求,永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转化为书写人民史诗的创作成果。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上,用“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对文联组织的本质特征、地位作用和根本任务等作出了新的概括。“两个优势”的重要论述,饱含着党中央对文联组织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厚望。

  中国摄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摄影界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是汇聚全国摄影人才的专业组织,是广大摄影工作者之家。近5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正确领导下,我与中国摄协分党组团结协作、履职尽责,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团结引导广大摄影工作者,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带一路建设、抗击疫情、建党百年、北京冬奥等重大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创作实践活动,以影像见证党的伟业、国家的成就,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

  今年以来,按照中宣部、中国文联总体部署,中国摄协正积极筹备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赴陕西延安、照金采风创作活动,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我们的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型摄影展览等重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专业优势,集中推出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新时代的优秀作品,以摄影独特的记录性与艺术性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创造的不朽功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今天我们重温党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学深学透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文艺的现实逻辑和历史使命。

  由衷希望广大摄影工作者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立心铸魂的神圣使命,坚持德艺双馨的理想追求,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同向发力,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高质量的影像创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1942年5月23日,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线日,由沙飞、罗光达等人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在河北省平山县碾盘沟村诞生。这是由中国红色摄影奠基人所树起的、高高耸立在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

  延安文艺座谈会、《晋察冀画报》,已经镌刻了80个年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如同光芒四射的灯塔。沙飞和他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对于今天的摄影工作也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但是,客观地说,我们对于沙飞及其战友、对《晋察冀画报》的研究还不够,如何学习继承这些珍贵的红色遗产,并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党中央对文艺工作非常重视,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论述,特别是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总书记赋予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课题,我们或许能够从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以《晋察冀画报》为代表的中国红色摄影中得到源泉和路径。

  2021年12月14日,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谁服务是文艺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文艺的方向、性质和价值。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把人民放在最重要位置,为人民服务,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中国从创立之初就坚持文艺创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中国摄影人在党的领导下,紧随时代步伐,重大事件、重要历史关头、百姓生活变迁,摄影人从未缺席,他们“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广大摄影人要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为百姓接受的摄影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导向。让摄影作品呈现着时代的风云,并成为时代风云的一部分,我们相信映射新时代彰显民生接地气有精气神的视觉作品,定会彰显着时代的伟大。

  回顾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以来8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有四个考察和研究的维度,即党性、人民性、见证性和艺术性。这四个维度是当代中国摄影人从事摄影工作需要深入思考和领会的四个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摄影艺术理论建设的四个支点。

  党性,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否与党的目标保持一致的问题。人民性是镜头对准谁、以谁为表现主体的大问题。见证性,是影像的独特价值所在。80年来,中国摄影人在发挥影像见证能力方面,用足了力气,取得了丰富而扎实的成果,成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这是用瞬间方式构建的形象化历史,是不可替代、无法重复的影像档案。在这样的库存中,历史的与美学的分析,时间意识的建立与时代精神的重温,物质的演化与精神的记忆双轨相互作用构成现实的空间活动,对于增强“四个自信”,具有强大的作用。艺术性,是广大摄影工作者内心永远波动和纠结的琴弦。

  80年来,摄影工作者以各自时代的审美范式和观看方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分析、梳理四条线路和四条线路相互作用下的总线路,是“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这个命题的必答题。对此,我们需要共同付出努力。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线周年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的“在《讲话》精神照耀下 中国百部文艺作品榜单”中,我拍摄的“大眼睛”被收入其中。摄影作品与人民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并列在一起,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也是对摄影艺术的肯定。

  回想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我初入摄影界时,什么都拍,成为“获奖专业户”。就在我陶醉之时,我的恩师说:“摄影的最大功能在于记录,它传递一种信息,给人以感染和思考。”老师的话让我开始反思我的初心。

  1987年,我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拍到了自己第一张反映贫困地区教育状况的照片——《艰辛的哺育》,我的潜意识里形成了“关注教育”的萌芽。 之后的30多年里,我不断深耕这一题材,走过26个省区、120多个县,行程超过2.5万公里,持续用摄影反映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去捕捉、寻找渴望得到关注、帮助的贫困地区师生。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认识到影像的力量来自摄影的社会价值,这是“为了谁”的大问题。在镜头的两端,一端是需要关注的人,另一端,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只有如此,相机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生命!

  回顾新中国摄影发展历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无数摄影精品以其现实主义独特的视角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鼓舞着人民,为社会立德、立言、立功。人民至上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人民至上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人民至上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摄影创作必须根植人民,源于人民,将镜头对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奋斗之路、创业之路、幸福之路和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摄影的原本和初心。

  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是摄影工作者的立足之本,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在党的光辉发展历程中,浙江产生了一批红色摄影家,雷烨、徐肖冰、高帆、罗光达等老一辈摄影家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们是“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红色摄影家,为浙江乃至全中国点亮了“摄影的灯塔”。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摄影创作的永恒命题,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是80年前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新时代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所共通的核心要义,是中国领导下的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传统。历史与实践都证明,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摄影创作方法,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紧跟时代的精品力作,才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构建以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核心内涵的新时代摄影价值体系,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摄影唱响昂扬的新时代主旋律。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线周年之际,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需要遵循大规律,同时又要尽可能摸索出有自身特色的摄影发展路径,即遵守“四性”——党性、行业性、人民性、时代性,才能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力争走出一条艺术扎实、思想深刻的行业摄影发展道路。

  党性:金融摄影是歌颂中国伟大成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金融摄影的使命和职责。行业性:金融摄影人兼顾摄影能力与业务专业能力,才能创作出深刻反映行业发展的作品。人民性:金融摄影人只有把自身群体与受益的客户(个人或企业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展示金融的价值与风采。时代性:如何反映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对金融摄影人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洞察力,才能使摄影艺术本身的能力通过时代性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升华。

  1942年5月,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1年12月14日,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党的领导下,摄影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符合国情实际,服务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生活的光荣之路。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前进,摄影也在前进。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倍感自豪与责任,一定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深扎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努力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为推动新时代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的思想魅力和理论生命力都是极其巨大的。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一脉相承。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更高目标来阐释文艺问题,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学院的4位创始人都是从延安走来的,72年的发展凝练出“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釆、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经过一代代教育家的努力,“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更加浓厚,“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一名艺术工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祖国对文艺工作者寄予的期望,深感青年人的担当重任。

  一是时代赋予我的责任。在时代巨变中,我应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中,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传统,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二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责任。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培根铸魂的人,必先铸己。我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人守正创新,承担起培养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刻学习钻研中国文化,把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和更多青年摄影师一道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地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摄影一直是和人民联系非常紧密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自觉在人民创作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滋养创作,是摄影界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代,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作为一名央媒摄影记者该如何应对?文艺创作方法千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摄影也是如此,新闻摄影更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心系百姓生活,关注大众民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脚下有泥,胸中有光,肩上有担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脑力、眼力、笔力、脚力,使报道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深度。

  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有两位摄影人参加了会议。摄影界代表郑景康、电影界代表吴印咸。

  吴印咸曾倾尽所有,为延安之行置换了三部照相机,并使之成为艰苦条件下延安电影团的主要设备。而郑景康因国民政府的摄影工作没有起到唤起大众参与民族救亡的作用,毅然辞去国民政府外宣处摄影室的职务,经周恩来介绍辗转到延安,并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带有人民性和民族性的摄影艺术的创作之中。

  摄影史论研究工作,不仅是党史和近代史重要的资料保存和考证工作,不仅通过回顾老摄影家生涯和对其创作的整理研究,得到那一代摄影人如何投身人民、讴歌人民的精神指引和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故事通过摄影史研究和写作的方式形成对于当下摄影创作和艺术创新的重要指引。整理和研究中国革命时期的视觉档案,正是对于民族性和现代性双轮并重的中国摄影史书写的重要环节,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工作的紧迫性。

  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门类之一的摄影艺术,始终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路线指引下,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部署、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

  摄影在弘扬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承担着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一大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摄影艺术作品涌现出来。新时代的摄影正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摄影艺术在党的领导下,将为时代、为人民继续谱写新的华章。

  回首党领导下的中国摄影发展之路,唯物史观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直贯穿始终,这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同志所倡导的创作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非从抽象的定义出发的理念一脉相承。

  如果说其他艺术既能采撷现实之“源”,又能获取历史、书本之“流”的话,那么,对于摄影而言,人类的社会生活便是它唯一的源泉。摄影家必须潜入生活谷底,把握创作之源,准确反映时代特征,这既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影像艺术的责任和使命。任何文艺作品,只有具备时代性,才会在大的时空维度下具备历史性。换言之,摄影家只有忠实记录所处的时代,深刻把握这个时代最积极、最主流、最本质的特征和历史细节,才能拍摄出主题鲜明且更具社会价值的照片,并准确彰显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而成为不朽。

上一篇: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李士新到市烈士陵园指导改造提升工程 下一篇:《茂名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编制结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