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国能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图为6月3日拍摄的厂区一角。
10年间,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榆林传出,陕西能源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0年前,习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这吹响了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的号角,也是为榆林这座能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路领航。
10年来,榆林沿着习擘画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行,把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作为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具体行动,积极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初步构建起“4+8+N”高质量项目支撑体系,探索出节能降碳、集约高效发展的新道路,为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盛夏时节,毛乌素沙地百米矿井下,伸展着“巨臂”的采煤机将“乌金”源源不断挖出。
一个创造了装机功率、装备总重量、一次采全高、单面产能4项世界第一的工作面,“含金量”有多高?
“该设备每刀割煤3500吨,可装满整列运煤火车。”6月11日,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雷亚军介绍,该工作面填补了世界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的空白,每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10%以上。
榆林因煤而兴,探明煤炭储量149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让发展空间日益受限,榆林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基地,榆林地下埋藏着全国5.3%的石油、15.9%的天然气、52%的岩盐,风、光、氢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
6月6日,我国中西部地区顶级规模的天然气调峰储气库——榆37储气库集注站工程在榆林开工。
“我们利用钻机‘电代油’工艺、试气测试放空的天然气全部回收等方式实现绿色生产。项目建成后,可累计节约柴油2.6万吨,试气回收天然气2000余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8.3万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储气库作业区经理孙建伟说。
“榆林具备开展多能融合示范、探索能源革命路径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榆林市发展改革委环资科科长蔚伟说。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据测算,这一技术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累计贡献率达15%以上。
在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3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CCUS)装置现场,工作人员仔细地将二氧化碳加注进输运车辆。
CCUS有啥优势?“我们捕集了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闪蒸等技术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用于下游油田驱油开采与地质封存,最终实现碳减排。”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林说,该项目已安全封存二氧化碳50余万吨。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打造“西部氢谷”、强化用能预审和能耗预算管理……近年来,榆林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已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项目,并依托富氢优势,实现产业“减碳”。
“当前,榆林正全力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新型电力体系,着力突破多能融合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宏革说。
水杯、吸管、牙刷……这些用聚乙醇酸(PGA)生产的可降解材料产品,是国能榆林化工展台上的“明星产品”。
2022年9月,国能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
“用PGA生产的可降解材料产品是理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品,在土壤、海水等自然环境中仅需半年至一年时间,就能完全无害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国能榆林化工技术质量部技术管理工程师杨学超介绍。
该项目采用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为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攻克重点技术难题提供了新方法。
近年来,国能榆林化工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已形成“煤头化尾,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条。
陕煤二期等2个千亿级示范项目取得突破;陕煤宇高50万吨碳酸二甲酯(DMC)一期等延链补链项目开工;中煤二期被列为国家煤化工行业碳排放评价试点示范项目……如今,榆林不断突破难关,持续提升能源技术水平。
“我们坚持增煤、稳油、扩气、强电并举。‘十四五’以来,榆林累计生产原煤17亿吨,占全国的13.1%;原油3282万吨,占全国的5.4%;天然气66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0%。”马宏革介绍,慢慢的变多的新路径、新材料、新工艺落地榆林。
2023年,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创建的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落地,榆林借此探索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科学技术创新链条。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面容量世界领先的100千瓦时级的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并网运行,国内顶级规模的2兆瓦级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检测平台建成,煤基专用燃料中试放大装置开车成功……
“围绕‘两链’融合,榆林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试验和示范推广。煤间接液化、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榆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崔渊说。
机器轰鸣,焊光闪烁……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碳酸二甲酯)项目建设现场,项目建设的“热浪”升腾。
这是我国在建顶级规模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与传统煤化工工艺相比,该项目采用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利用率高、能耗低、碳排放少,“含绿量”显著提升。
“项目利用上游甲醇作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可延伸生产碳酸二乙酯等电池电解液溶剂,产业链长、附加值高。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助推新能源产业向更深层面发展。”该项目负责人李成科说。
眼下,一批企业正在不断抢占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未来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依托煤油气富集、风光氢充沛的优势,榆林以多能融合为主线,系统推进煤、油、气、氢、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多能融合,全力发展新能源。
“我们扎实推进大型风光基地等项目建设,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43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由‘十三五’末的31%提升到33.2%。同时,我们加快构建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崔渊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10年来,陕西大力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端稳“能源饭碗”,让更多煤炭“由黑变白”、煤化工产品“由粗变精”。
“过去,榆林靠能源崛起,将来,必须靠创新突围、腾飞。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必将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榆林样板、作出陕西示范。”在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上,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如是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四大保障措施助力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下一篇:【48812】跋涉我国·立异山西|一块煤“从黑到白”的美妙之旅